2021年4月18日 星期日

[Notes] 技術管理者論壇 - 商業與技術的平衡


Introduction

  • 大目標切成小目標來執行
  • 少增量,多迭代,多回饋
  • 敏捷以激勵為主,以領導取代管理。
  • 用信心來支持團隊。
  • 我們應該開始稱Legacy code為祖產,而非技術債;因為有它們,才有現在的業務。
  • 除了注重User experience,我們現在也要注重 Developer experience。

商業與技術的平衡

  • 技術債不管理,會越來越糟。
  • 以數據來支援PO或Product Manager的決策。
  • 在RD尚未完整開發完成時,即可從商業端跑敏捷,來驗證我們的新功能是否符合市場需求。
  • 開發者須從"單純的接收和解決問題",進化成"更好的解決問題"。
  • 導入或改變流程需要漸進式,一次到位只會增加失敗機率。
  • VUCA World
    • VUCA comes from Globalization.
    • 從傳統的製造業時代(改變週期慢) -> 網路普及,消費者意識抬頭的C2B(客戶決定市場)。
    • 例如以前鄉下只能從附近的兩家電器行買特定品牌的電視 -> 現在可以網購全台或是全世界的商品。
    • 快速和模糊的市場需求,是敏捷和OKR的興起原因。
    • 商業合作面: 大企業跨界及跨領域,例如Tesla, Amazon。
    • 技術面:新技術推陳出新,但管理層沒有跟上,反而是用舊思維做決策。
  • OKR
    • Why OKR? 因傳統上面一層一層下達指令的速度慢,當基層收到命令時,市場業務已經變化。
    • 用來上下目標對齊。
  • 數位轉型
    • 雙軌職涯規劃(管理/技術)
    • 技術者同時學習部分商業知識(往管理面靠過去),因為管理層學技術難度 > 技術層學商業難度; 畢竟生活中仍會有碰到商業。
    • 上游思維: 不要和上游丟垃圾的人吵架,而是改變思維:"我如何幫助這些能力不足的上游?"。
  • 三大重點:技術,商業,人文。

小組討論

如何說服上層去做RD認為有價值的事情(例如自動化測試/持續整合部屬...etc)

91:

  • 先了解說服對象是誰?
  • 用他聽得懂的語言,並結合他的痛點和期望
    • 和老闆談成本
    • 和PO談減少BUG率及提高修復BUG的效率
  • 用真實數據輔以說明。
  • 不要用RD的術語,因為BU或老闆不懂這些術語帶來的價值,而是要用他們的語言。


心得

  • 我待過極端「以業務為主,技術次要」或「以技術為主,業務次要」的團隊, 前者會導致無法用更好更快的思維來解決問題,而後者就像Gipi大大所講,由技術去找到業務落地的場景,難度是反過來的10倍、100倍。技術很重要,但是追不完。 我的想法是「同時滿足業務和技術創新」,重要的業務先滿足(所以敏捷很重要),新技術做逐步式導入,所以資源的分配就要靠能去上下溝通和整合的“那些出一張的人”(這句話是諷刺阿,如果當過這種角色的人就會知道多辛苦了)。
  • 我在銀行遇過從IT轉到BU單位的User,當然銀行IT一定多少懂業務,所以雙方溝通會比較順暢,因為兩邊都懂對方的困難。 業務端懂一些技術,技術人懂一些業務都是加分; 但是有些人懂了一些對方的皮毛就想要去干涉對方的專業,反而是反效果。
  • 對於「上層不懂新技術,但是卻做技術上的決策」,我倒是想要做個平反,技術上的決策不光只考慮適用性、延展性等技術細節,也要考慮到衝擊、風險和成本; 後者管理層掌握度會比較高,而現實面是管理層要扛責任,所以找架構師及開發團隊一起討論和定決策,可以去解決這個問題。 (經驗還是過程中很重要的參考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